纠结了多年后终于咬牙入手了徕卡, 其实不能说是纠结吧, 一直都只是不了解, 也没有很明确的原因为什么要买那么贵的徕卡。 在起了这个念头之后, 花了一个多月很认真地在网上做了各种的资料收集, 看来很多人对徕卡的看法, 要看了各种菜鸟和大师的徕卡作品, 也去了几家徕卡店里摸了一下手感和价格。 最终对所谓的徕卡盘轴和徕卡M有了一些基本了解。 所谓信息化时代在徕卡的世界里其实还是存在很多的信息不同步的, 所谓的全球定价也只是说说的。 除了保修的问题外, 国外的徕卡价格还是会比中国便宜不少的, 尤其是二手的徕卡绝对是值得考虑的。

 

无意间看到了游侠客的一个 city-photo 活动要去拍上海一个即将被拆迁的一块地方, 老西门, 就报名参加了。 报着不会有什么收获结果的心态也就轻松多了。 好吧, 不说那些有的没的, 首先上一张装备然后在聊聊拍后感。 (不过这不是我的装备,还没有定妆照, 这是在网上刚好看到的一张照片跟我的装备刚好一模一样, 就借用一下)

 

 

一入徕卡深似海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盘轴相机完全颠覆了我的拍摄习惯, 再加上35定焦镜头, 先不说好的照片, 能拍出不糊的照片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一个困难是聚焦

对徕卡M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它是全手动测距对焦的, 不是大家熟知的电子自动聚焦。 徕卡的盘轴测距是通过取景器里面的影像重叠的方式来进行对焦的。 像我这样的老花眼连眼泪都快飙出来了。 网上普遍的评论是没有两三个月是很难习惯的, 但是一旦习惯了就很强大。 这也是很多人初买徕卡时最难过的时段, 甚至会后悔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买一台无法出片的相机。 用了之后逐渐了解大家提到的强大, 正因为它不用聚焦了, 所以只要对距离有一定的感觉, 再加上对徕卡镜头的肌肉惯性, 在拿起相机前就可以预先设置好相机, 拿起即拍, 连相机对焦的时间都不需要。 一台自动聚焦的相机, 首先要拿起相机对准拍摄点, 然后要让相机的电子装备聚焦才能按下快门。 当然也没有传说的那么神, 因为你要是能够用同样的原理在单方相机上进行手动聚焦也是相对可以的

 

第二点是定焦

“几乎”所有的徕卡M镜头都是定焦镜头, 而初入徕卡者一般在28, 35, 50之间选一个适合自己的, 当然也是自己钱包能够复合的, 每个镜头都是以万元为单位的, 除了暴发户也没有办法一下子全买了。 我最终因为相对可通用性比较高选择了35胶段的。 对于我自己的使用场景有几个考量的点(主要还是排除法:

  1. 28的绞段我没有办法拍人像, 因为几乎都贴在被拍人的脸上了
  2. 50的相对于街拍或者随便拍拍的街拍又太宰了, 甚至要拍几个人合影都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不一定都有那么大的空间可以挪动
  3. 在35胶段相对于50更有往前的空间, 不一定都有往后的地方, 所以35成了我最终的选择

 

第三个是视角

盘轴取景器跟普遍的光学取景器和数码取景器有又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 你看到的并不完全是你得到的, 你看到的要比你所拍到的要多, 那么就很需要摄影者熟知这点, 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拍摄到的最终会是什么, 包括角度, 包括盘轴取景器中还会看到一点镜头和镜头的遮光罩。 正因为这个问题, 盘轴拍照一般人也会睁着双眼拍摄, 并不会半闭眼, 这样可以看到更多拍摄外正在发生的瞬间, 可以即时做出应对

 

以上是我个人的三大困难, 当然还有就是基本的相机的熟悉度和操作, 还有一些设置, 按钮。 徕卡相机上几乎没有什么按钮, 只有最基本的摄影相关的, 其他的都藏在了菜单中。 一天拍摄下来我必须说如果不是多年的摄影沉淀, 开始对自己有一些追求, 我可能就会在第一次拍摄后就后悔买了这么贵的徕卡而懊恼。 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徕卡的精髓, 但是我已经开始喜欢它背后的意义, 也开始喜欢它让我更注重摄影本身的乐趣和本质, 不忘初心。

 

最后p.s. 徕卡不是一台你可以递给你朋友说: “帮我拍张照吧” 的相机。 它只属于你。

 

上几张这次街拍的成果的, 能有几张没有拍糊的照片我已经很满意了, 这也是第一次相机直出 (没有任何后期)